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展示城市文脉独特风貌。日前,市文广体局邀请江苏省文物局领导和专家来我市现场考察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的备选建筑类文物点。
现场考察
按照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要求,省文物局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宋巷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古城墙、东野堂、旱灾赈济纪念塔、灯光球场等文化遗存,现场听取了文物现状、文物基本情况等方面的介绍,并对文物的保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了解。
古城墙
古城墙又称溧阳城址。据清光绪《溧阳县志》载:始建于明弘治九年(公元年),后历代修葺,原城址呈椭圆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用宽0.4米,长1.36、1.02米不等规格长方形青石叠砌八层,城垣底宽15米左右。当时通向城内的四座城门分别称(东)迎春门、(南)迎夏门、(西)迎秋门、(北)迎东门。通向城外的四座桥分别称(东)东平桥、(南)南安桥、(西)西城桥、(北)北固桥,并沿用至今。今仅存东南城墙60米,存高6米,外有护城河遗迹,长约米。年6月16日被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溧阳旱灾赈济纪念塔
溧阳旱灾赈济纪念塔位于溧城镇东门宝塔湾。年刻置,塔之整体为一烛台形,塔身高3.05米,塔平面呈方形,每边长0.6米,塔身每边有竖式阴刻篆书体“溧阳旱灾赈济纪念塔”九字,字长10厘米,字宽6厘米;塔座南侧有阴刻小楷体由王炳章撰文,杨秉衡书刻,记载年大旱,溧阳受灾民众的艰难生活和邑人狄平子等捐资赈济的情况。年4月21日被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巷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宋巷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竹箦镇宋巷里村,系群众宋乾洪住宅,为二进两厢庭院式民房。年夏,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指示,在粟裕、陈毅、傅秋涛、张鼎丞率领下,相继由皖南东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深秋,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从茅山地区南移溧阳宋巷,后曾一度转移水西、棠荫、王渚等地。自此,宋巷就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的领导和指挥机关所在地。
溧阳团城鸟瞰图
高度评价
省文物局专家组在了解溧阳团城的历史后,结合对古城墙的鉴定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离不开溧阳古城墙,城墙的历史年代确为明代早期,建议开展古城墙申报第八批省保单位的补报工作。
同时,专家组表示,
宋巷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是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于溧阳竹箦桥会议后在苏南革命根据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依据,是重要的革命文物。由于现存建筑体量稍小,最好进一步挖掘内涵,与周边的新四军驻地相关文物点结合申报省保单位。
此外,专家组实地考察后认为
灯光球场为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公共设施,承载了许多溧阳记忆,在开展全民健身工作中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且建筑本身具有特色,建议将灯光球场可申报为溧阳市级文保单位。
省文物局专家组此次来溧阳实地考察
为我市确立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主题、实施重点、申报步骤等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来源
溧阳时报
记者
史珂
通讯员
史骏
本期编辑
葛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