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十一交通溧阳腾飞 [复制链接]

1#

交通是经济的大动脉,

它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城市的发展。

溧阳作为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自年撤县设市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铁水运”四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已然形成,为溧阳发展铺就“*金跑道”。我市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正逐步成为苏浙皖三省交汇处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中心。

内连外畅综合交通激发城市活力

9月4日,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溧高高速”)建设通过监控、通信、收费系统及照明工程专项交工验收,拉开了溧高高速全线各项目验收的序幕,为9月底高标准、高质量通车奠定了基础。

溧阳境内高速公路已建成3条,分别是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和常溧高速公路,全长76.88公里。在建的有2条,分别是溧高高速公路、溧宁高速公路,全长共40.05公里。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溧高高速公路、溧宁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形成“一轴(宁杭)四射”高速公路网,全面融入沪宁、宁杭发展带。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二五以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建设“苏浙皖节点枢纽城市”目标,加快实施“融入常州、接轨南京、对接沪浙、联动皖南”步伐,构建适应溧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构筑大交通格局做好加法。

公路能力总体适度超前。截至今年,溧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公里,国道96.2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村道公里,干线公路全面形成市区环通交通网、市镇专线交通网、市际外环交通网,各镇区(街道)实现既有高速公路又有一级公路相连接。全市四级以上公路完成“白改黑”,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成为全省样板,完成公里提档目标。溧阳境内顺利实现“1、3、2、1”(1刻钟上高速、30分钟到市区、20分钟离境、1刻钟镇到村)交通建设目标。

水运优势逐步有效发挥。当前,我市已完成国家干线航道芜申运河(高溧段)、丹金溧漕河(溧阳段)的三级航道整治,有效改变了我市运输体系多年来的“重陆轻水”不平衡局面。我市高等级航道里程超50公里。芜申运河、丹金溧漕河的建成,对发挥水路运输优势、促进我市资源节约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金水道”。

▲芜申运河(高溧段)

▲丹金溧漕河(溧阳段)

铁路网络实现历史性突破。年7月1日,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溧阳境内全长39.4公里,高铁溧阳站、瓦屋山站同步建成投运,溧阳市民终于告别了出门只能坐汽车的历史。如今,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和镇宣铁路“一纵一横”经过溧阳,停靠高铁溧阳站、瓦屋山站的高铁班次多达趟,通达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日均客流量余人次。高铁的运行带给溧阳的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变革、交通速度的提升,更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内联外畅的大格局已形成,我市前往上海、杭州、南京等重点城市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溧阳的“朋友圈”越来越扩大,我市作为苏浙皖节点枢纽城市的地位越来越巩固。底气足了,溧阳在旅游产业、物流产业等新兴业态发展方面也走上了快速路。

“溧阳1号公路”激活全域旅游发展

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说,山灵水秀,我市放大自身优势,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然而,溧阳原有核心景点主要集中在南山片区,北山片区却几乎是空白,不利于我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年起,我市坚持“交通先行”战略不动摇,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示范”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谋划,将生态涵养、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全面建成公里“溧阳1号公路”,使之成为80万溧阳人民的幸福路、致富路。

以路为笔、因地制宜,

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1号”。

溧阳以生态优美著称,而自然生态好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如何让市民和游客走近山水田园、亲近自然,共建共享最美生态?

◆在规划上,我市注重亲山近水、路景交融,打造“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生态景观,给人以“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视觉享受;

◆在建设上,坚持保护优先、品质为上,因势利导进行全面改造提标,所有道路均改造提升为7米以上沥青路面;

◆在管理上,创新机制、落实责任,着力提升“溧阳1号公路”沿线环境,美化沿线村庄,创造“畅通、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以路为线、串珠成链,

打造内连外引的“旅游1号”。

我市坚持把“溧阳1号公路”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对接国省干线、高铁、高速公路的基础上,把全市主要的景区景点、多个乡村旅游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全部串联起来,把溧阳最美的风景全部展现出来,真正使溧阳成为一个“大景区”,加速了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以路为媒、融合发展,

打造人文厚重的“文化1号”。

溧阳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我市将“溧阳1号公路”作为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挖掘历史文脉,重塑人文精神,培育城市气质,打响“文化1号”品牌。

以路为引、百姓优先,

打造乡村振兴的“富民1号”。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就是“惠民、利民、富民”。我市把“溧阳1号公路”作为富裕村民的新渠道,让村民走出去,让产业走进来,全力打通乡村振兴的“双向道”,并将乡村振兴引向深入。据不完全统计,“溧阳1号公路”累计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致富。

可以说,

“溧阳1号公路”以“小切口”

推动农村精神“大焕发”,

以“小投入”带来乡村空间“大增值”,

以“小农路”打开富民增收“大路径”。

这条彩虹路不仅把溧阳优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展现出来,将人们引向了诗和远方,更是通过聚力生态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

休闲旅游、乡村旅游

日渐成为溧阳的支柱产业。

宜居宜游生态交通擦亮城市品牌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溧阳的品牌、特色和骄傲。一直以来,溧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擦亮溧阳的城市品牌。按照市委、市*府有关决策部署,交通部门优化宜居宜游的城乡交通出行环境,推动溧阳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赢码头整治攻坚战

为从源头上杜绝矿产品生产运输给溧阳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保护溧阳青山绿水,我市开展了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综合整治,由交通部门牵头实施码头专项整治。到年底,全市共关停码头96家,做到了“应关尽关”,城中河取消航道功能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同意并已实施禁航。同时,以“疏”的方式实现“堵”的目标,矿产品专用通道于年8月启动实施,通道全境在安徽广德、郎溪境内经过。

构筑交通生态走廊

近年来,交通部门加强绿色通道建设,按照“条条道路是绿带、重点路段成精品、重点部位有亮点”的绿化景观要求,做到道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让绿与道路同时延伸。国省和地方干线公路主体建成的同时,高标准实施两侧绿化建设,特别是涉及“三山两湖”的公路建设,做到绿化标准再提升、绿化养护再完善,并通过点缀提高、建设景观带、绿化亮点的手段,进一步完善提升部分重点线路,提高绿化品位,打造绿化精品公路,确保境内干线公路绿化率达%。此外,结合“四好农路”建设,交通部门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加强绿化美化,提高农村公路绿化率,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全力打造生态交通

交通部门以太湖流域水质保护工作为重点,围绕“清水工程”,实施了城区河道废弃船舶清理工程,依法拆解各类船舶艘(其中:住家船、渔船艘,半沉船30艘),迁移出城区防洪包围圈内船舶10艘。自此,困扰我市城区河道水域环境数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城区防洪包围圈内的艘杂船全部清理完毕,城区水域环境显著改善。同时,对区域内的交通道路、港口码头、施工场地、营运车船等进行严格的排放控制,以强化管理和防控措施为主,加强大气污染源、交通要道沿线整治力度,完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及时、科学应对,果断处置,有效维护了溧阳市域环境质量。交通部门还持续做好节能减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增、更型使用新能源公交车辆,投运纯电动巡游出租车,倡导绿色出行,“三级公交”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当前,溧阳开启了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的新征程。”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个复杂部分,在建设生态城市中起着关键作用。围绕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和溧阳发展新增长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交通部门将坚持“生态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紧扣“重大项目突破年、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突破年”两大主题,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贡献交通智慧和力量。

内容来源

溧阳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孙丹

本期编辑

杨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