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相聚方里水畔,由溧阳市昆仑街道办事处、溧阳市文化馆、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妇联联合主办,溧阳市古琴协会、溧阳市美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昆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天目湖诗社协办的“风雅方里,琴诗和鸣”辛丑上巳节雅集暨美在方里“美丽庭院”沙龙完美拉下帷幕,此次上巳节雅集,旨在唤回华夏传统记忆,弘扬民族风俗文化,彰显溧阳文化特色,使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受汉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古琴吟诵《归去来兮》-
-古琴合奏《云水禅心》-
-古琴吟唱《阳关三叠》-
-古琴独奏《神人畅》-
-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传统汉服展示秀-
-飞花传诗-
部分诗作赏析
为方里村上巳琴诗之会而作,丁欣
一水回环万重碧,此时重温右*笔。当时修禊事犹在,曲水流觞汇一册。挥毫微醺人如见,随心恣肆呈其力。风景清妍动*魄,当年人物皆历历。衣裳飘拂临水坐,光辉何止三十七。诗成金谷篇章在,赖有兹序傲世立。柔毫彤管春风里,尽泻春溪丝丝碧。白鹅掠水*不绝,兰渚芳郁山添色。
尔来风流千馀载,联翩皆仰文章伯。今来濑上金光动,方里风雅村头集。击鼓砰訇吟声起,抚琴铿然飞羽翮。徐家莲子作领*,兰亭风骚卷如席。士女般般映流波,弦上清歌相呼吸。天地为之相低昂,雲山为之张飞翼。花草相随而摇曳,琴诗共鸣而合璧。吁噫嘻,君来否?江南云水地,万物生光泽。一觞而一咏,吾人今可连袂出。而向村前慕前贤,放情波光逐渔笠。鸥鹭翩翩然,此心终不失!
题方里村,林丽琴
草木清新古韵浓,闲敲棋子几邻翁。水田相绕乡村里,一种风情归大同。
方里上巳节即兴诗三首,王国平
(一):一片生机三月三,繁花似锦起烟岚。嘉宾云集春江畔,击鼓吟诗兴味酣。(二):惠风和畅气清清,燕语莺歌处处情。祓禊迎新添雅趣,吟诗品酒笑盈盈。(三):一身汉服跨时光,两袖清风貌不同。濑水涟涟流古韵,琴音袅袅贯苍穹。
《为方里村作歌》,马建华
桃花三月春风吹,绿满山野花满枝。
北出城郊二三里,垂杨浓处*莺啼。
沿堤几处*花灿,绕村数朵白云飞。
同字方塘藏深闺,半睁美目半颦眉。
未施脂粉难掩痕,犹抱江南一枝春。
撩开烟帘画卷开,渠塘摆成“同”字*。
塘连塘兮渠通渠,村枕水矣水依村。
大同赫赫银汉中,小同如星紧相从。
大同小同呈一体,寓意国兴天下同。
欲探迷津问野老,竞夸当年玉阳公。
此处原是沼泽地,芦荡深深鸥影重。
旱灾乍临濑水滨,火阳欲坠土裂唇。
濑江无力失滔滔,木叶萎靡草欲焚。
乡梓蒙难公戚戚,义然开仓赈饥民。
为得民安计久长,开荒建渠拓方塘。
内挖堰池外筑堤,低者蓄水高种粮。
绿满原野水满塘,梧桐栖来金凤凰。
岁月蹉跎人物换,历史天空翻新章。
十里方塘尽楼台,花影波光一鉴开。
长廊时听棋子落,河塘每有渔歌来。
一壶新芽迎骚客,片片春霞红映腮。
若问寿乡何处有?村童遥指小蓬莱。
作者/来源:美音溧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