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每个儿童,让他们的天性和潜能得到健康生长。《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年1月刊的专题“‘生长性’课程:应和师生成长的节拍”,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用“生长”串联起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逻辑链,激活了每一个儿童生长的原动力,向着晨光奋力奔跑。课程是儿童生长的土壤,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学科课程项目化的统整,选修课程创意化的生发,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可能。体验是儿童生长的方式,生活化的情境,任务式的驱动,表现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儿童经历着自由生长的过程。个性是儿童生长的规则,规范与自由的并重,当下与未来的融通,为每一个儿童设计了自由生长的方向。“生长性”课程,真正为儿童的发展赋能。
——江苏省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蔡海峰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年1月刊《以“故事领导”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一文,其新颖的思维模式,为我们拓宽了学校管理的新视野。文中阐述了如何通过讲故事对内激发师生积极行为,对外创建学校特色树立品牌的做法。从讲“教育故事”到进行“故事管理”,遵循思维逻辑,是一种有温度的管理方式,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也可以成为讲故事的人,用故事思维带动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融于其中,成为生命自觉行为。从“讲一个好故事”到“讲好一个故事”,从能讲到会讲,就是从能做到会做,有梯度的管理推动有层次的成长。从“领导故事”到“故事领导”,讲好过去的故事,在历史中折射未来,讲好当下的故事,突破视域,讲好未来的故事,让生长延续。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魏青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年10月刊发了《高阶思维在思*课教学中的培养》系列文章,多角度对思*教学的高阶思维培养进行了论述,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探索,读后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文章中提到的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对高中地理等学科教学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例如,文中提出情境问题的复杂程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正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情境和问题时,不能一味求难,而应在研究学习主体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情境和问题贴合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如果能结合主题式教学,创设“贯穿式”或“全境式”情境,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链,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更有益。
——江苏省溧阳中学周梦婕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年12月刊发的《完善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坚持问题导向》(作者:管永权、刘景忠)一文,聚焦人才培养方案核心概念,从存在问题、原因、解决途径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直击现状痛点,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规划、实施提出了清晰意见。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的总领,其价值发挥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节奏与效能。正如文章标题“坚持问题导向”所言,高职院校在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做好自我剖析与环境审视,进一步厘清专业与行业的对接方式,在方案的确定上也要有顶层设计、全盘考量,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文件统领课程教学与评价,为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徐彦
读了《江苏教育》(书法教育)年1月刊中《书法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一文,我感触颇深。“实用与审美相辅”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有云:“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可见,实用性书写与审美性书写是相辅相成的。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