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纹身吗 http://m.39.net/pf/a_7898415.html听课心得刘楠今天有幸听了樊继华老师以及潘素铭老师的课,有了很大的收获。樊继华老师所授内容为《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樊老师在教学时完美抓住了写景文的特点,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整个课堂都浸润在优美之中。樊老师在课堂中收放自如,不仅带领学生体会了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优美,还引导学生明白可以通过“读一读,圈一圈,品一品”的方式学习课文,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运用该方法自主体会夏天、秋天、冬天的迷人,真正在课堂中实现了“授人以渔”。之后思维导图的运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清晰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课文的认识更直观也更深入。我想如果在教学中能融入思维导图来理清每篇课文的写作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文时的思路肯定也会更清晰。潘素铭老师所授内容为《司马光》,《司马光》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文言文的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在小学阶段若处理的不到位很有可能磨灭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而潘老师在教学时以趣为主,整堂课充满了欢乐,学生学得很是开心。导入部分教师文言文式的自我介绍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多种方式的朗读使课堂氛围越来越热闹。除此之外,潘老师在教学文中的“弃”字时结合了古义,除了让学生明白“弃”表示“抛弃,丢弃”,还体会到“众皆弃去”是无奈、是不得已,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理解“持石击瓮”时通过表演让学生在欢乐中理解其意思为“举起石头用很大的力气砸瓮。”我想,学生在上完这堂课后定会对小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自主阅读类似小古文时也会有法可循。今天的两节课,樊老师和潘老师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机会去表达。同时每当学生回答完,教师都会给予及时幽默的评价,给学生充分的肯定,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学生真正喜爱的语文课堂。此时反观自己的教学,我在课堂上总是说的太多,让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充当的都是聆听者的角色。而今天的两堂课向我证实学生拥有足够的能力表达自己,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思维导图的运用,亦或是对文言文的理解学生都解决得很好。给学生足够展现的机会,学生会给予老师绝对的惊喜。“我想浅浅的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我想浅浅的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肖培东先生对语文的态度让我敬佩,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想我也想“浅浅的教语文”。听课心得
施齐星
今天有幸能参与实小引进人才展示活动,听到两位市学带樊老师和潘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樊老师展示的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自己才上完这一课,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樊老师这一堂课的教学刚好给我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樊老师紧抓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景物,以春、夏为例指导分析,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在学习秋、冬时,则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了由扶到放,学生也是真正的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樊老师用了让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能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掌握段落内容。还通过换词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字词的美妙之处,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优美。整节课上,学生都非常积极,表现非常好。反思我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讲得太多,学生完全被我拖着走,学生累,我上着也累。在评课时,王特也指出,学生能做的比老师想的还要好很多,只要老师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做到由扶到半扶,再到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之后潘老师带来的《司马光》这一课的教学更是让我不由地觉得原来古文应该这么上。“读、解、思、背”,这是整节课的设计安排,其中,各种形式的朗读始终贯穿教学。潘老师的讲解分析都是在学生的活动中相机进行的,一层层地递进,稳扎稳打地引领学生从不会到会。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潘老师对“弃”这个字的教学,从甲骨文的写法入手,分析字形字义,讲到了母亲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抛弃孩子,联系到这一课的“众皆弃去”。听课时我在想,这样的分析是不是挖得太深了?在潘老师之后的说课中她解释了为什么要特地讲解这个字,是想让学生明白,其他孩子也是没有办法,才会跑走,因为瓮太高,因为力气太小,因为事情太突然而惊慌失措……潘老师告诉学生,虽然司马光很聪明、值得表扬,但那些跑走的孩子也不是些坏孩子,不能因为想夸奖一个人就贬低其他人。潘老师真的是一位很温暖的老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次活动我从两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以后还是要多听、多学、多研,争取更进一步。听课感受
任啟明
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实小语文引进人才活动。来自实小的樊继华老师和潘素铭老师分别带来了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司马光》。
第一节课上,樊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樊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复习旧知,抓住关键词“美丽”,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其次,本文结构完整,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了美。课文中,樊老师紧紧围绕“美”,一是让学生读,二是让学生圈画,三是让学生品,整个过程清晰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读、画、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更是习得了感悟美的方法。樊老师第二个课堂上的亮点是思维导图的运用,在读、圈、品完第二自然段之后,樊老师让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自学“夏天”的内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学生们不仅通过自己的朗读和交流,感悟了夏天的美,更是学习了思维导图给我们带了的益处——说出夏天的景物特点和概括了本小节内容。
樊老师在教学本文中,夏秋冬季节思维导图的运用,给了我很大启示,思维导图在三年级学习中的运用,尤其是针对一些结构明显的课文,是不是比我们常规的课文教学方式来得更直观和有训练效果呢?比如同样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这样的写景文。
第二节课是潘素铭老师带来的三年级小古文《司马光》。整节课,潘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节奏感十足,潘老师的课堂评价,给了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文言文不仅不难,反而很有趣。生字的教学是亮点,潘老师的生字教学不局限于生字,而是透过生字理解生字学习的方法和意思,理解生字也就是间接地去了解古文内容。如“登”“弃”等字的教学。第二,潘老师的朗读教学为我今后的小古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不拘泥于文意,而重朗读,会读自然会懂,懂了自然会读。除了读书,潘老师还抓住了“解”“思”二字,充分感受其他孩子,充分感悟司马光的为人。
其实古文的教学就是这样,相信我们三年级的孩子,老师少加一些东西,去让学生读古文,读好古文,用理解地去读,直至背诵。
半天的学习时间很短暂,但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很多很多。
听课心得
秦亚男
今天听了两节学科带头人的课,巧的是其中一节还是上一次活动研讨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樊老师教学的这一课在思路上与施老师有同有异,开篇都带领学生梳理了文章结构为“总分总”,这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非常适合作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素材,而樊老师的课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由扶到放”。
课文中每段都介绍了许多景物,并且逻辑关系不明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