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溧阳埭头一个江南水乡小镇的美丽蜕变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s://m.39.net/pf/a_4476482.html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之十二——精致埭头:水乡小镇的美丽蜕变。

站在波光粼粼的埭头河边放眼望去,溧阳市埭头镇宛如一幅极具诗意的立体画卷。中心商业区街面徽派建筑与史侯祠、汲古泉、灵雨坊等古迹景点相映衬,彰显浓郁的江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翼工业区分类有序的产业显示着厂镇融合的生机和魅力。白塔新村、圣鑫苑、江南庭院等居民区弥漫出现代生活的和谐与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美埭头,展示着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这个江南水乡小镇的美丽蜕变。

埭头镇是长荡湖畔的水乡小镇,在解放初只有几千人,集镇只有一个村的面积那么大,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就是到七、八十年代,埭头镇还是镇不像镇,镇上没有街,集镇品位低,功能弱,外来人怕来埭头,怕看埭头,怕留埭头。工业寥寥无几,镇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群众人均收入也只有一百多块。

自改革开放以来,埭头镇历届党委政府立足发展想法子,拓开窗口引路子,在发展经济上下着子,对全镇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根据因地制宜、区域统筹、整合资源、城乡一体和功能合理分区的要求,制定完善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规划。切实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权威性,并逐步实施了总体规划的延伸与对接,科学结合本地域特点,着眼长远,按序推进。

拆迁10万多平方米,实施集镇改造,拓展新建皇母苑广场、白塔新村、江南庭院,开辟画诗小区等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在集镇井字型主干道两侧,新建了镇行政服务中心、人民公园、农民健身广场、农贸市场、后六中学、老年公寓、埭头中学和小学等一批集镇标志性工程建筑,形成了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小城镇衬景。

随着集镇的改造建设逐步到位,镇区发展空间越显狭小,镇区房屋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偏高,绿化面积偏少,交通拥挤等问题日渐显现。

为拓展镇区新的发展空间,埭头镇历届党委政府拓宽思路,集镇外拓,着力在集镇品位提升、规模发展、功能完善、塑造形象、促进繁荣上下功夫。

经过多年的努力,镇区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集镇向外拓展了2.5平方公里,现集镇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

投资上亿元,完成镇区十多条总长60多公里的道路拓宽和黑色化工程。镇村道路黑色化达多公里,开辟了镇村公交,并建成了3个农民公园、4个农民新村小区,与此同时,农村变化也日新月异。

埭头是有山有水的圩区小镇,坐落在长荡湖畔,水患严重。该镇几十年来大兴水利设施建设,将全镇多公里圩堤全部建成能抗百年一遇洪涝灾害的标准圩堤。

灌排设施合理充裕,并对原乱开乱采留下的ou山宕口进行整治修复,复垦复绿,同时巧借外资,引进1.6亿元的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地进行太阳能发电,采用农光互补的综合开发模式,光伏板下采用间种、套种农作物,形成清洁能源与农旅融合发展的独特布局,使这座废弃的ou山在生态项目的改良下,成为埭头镇又一靓丽旅游景点。

全镇十多条河道落实河长制,定人定河定责任,落实镇、村环境生态长效管理机制。

如今,绿树成荫的农民公园,宽敞气派的皇母苑广场,中华族谱博物馆、常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农民健身广场和文化大院相继在埭头镇建成,为全镇居民在紧张的劳作之余,提供了一个上佳的休闲去处。

公共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小区绿化“四化并进”。镇村绿地面积达公顷以上,特别是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以上,与解放初和改革开放前有着天壤之别。为建设生态埭头,埭头镇全力打造天蓝、水清、树绿和村美的美意田园乡村建设工程。

近年来,该镇投入上亿元,从改善镇村的水环境入手,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常州河、赵村河、灌区新河等垃圾支河18条50多公里。为净化全镇空气环境,又相继拆除了振达钢铁有限公司、东方冶矿厂、瑞丰冶炼厂等5家有环境污染的企业,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关闭3家规模养殖场,并在全镇区域内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污管网工程,使埭头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近年来,埭头镇又把“美意田园”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招妙棋。全镇初步形成了以集镇为核心,余家坝、前六、后六等村为美意田园乡村示范点,层次分明、梯度辐射、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镇村新体系。促进了全镇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集镇集中,生态文明的辐射、集聚功能大大增强。埭头村为全国卫生村和法治示范村,余家坝村、后六等为省、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小东塘、前六等村已成为美意田园示范村。

该镇的后六村远离镇区,受镇区辐射较小。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充分利用靠近宜兴杨巷的地理优势和传统的羊肉市场,对后六老集镇进行了不断改造和环境优化,对新开辟的腾飞路沿线进行绿化改造,后六河、赵村河等6条河道进行清淤整治,落实了河长制的长效管护。

镇村道路浇铺拓宽20多公里,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老集镇的街面重新规划、改造,成为农村少有的景观街,使老集镇又集聚了许多人气和财气,有很多个体工商户到此经商,一年一度的传统走节又恢复热闹起来了。镇村联动,彰显了共享发展的理念和现实,原后六街中的臭水河已成现在的景观河。

如今的埭头镇,百姓生活、宜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2万元,这组数据是改革开放前的百倍,埭头镇相继获得全国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全国民主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省美丽乡村示范镇等殊荣。内容来源|溧阳时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