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溧阳焦尾琴隧道最新进展来了南航天目湖校 [复制链接]

1#

本期导读

百岁“寿碗”

南航天目湖校区规划与建设背后的故事

本期内容:

1、溧阳首条隧道—焦尾琴隧道最新进展来了!

近日,中交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溧阳市焦尾琴隧道项目经过建设者昼夜鏖战,右洞第一模二衬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溧阳市焦尾琴隧道项目施工全面展开,隧道施工开始进入多工序循环作业施工阶段。

焦尾琴隧道地处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西圣山(仙人山),是溧阳第一条隧道,所属地域为低山残丘地貌,山体植被茂密。项目全长1.7公里,路线起于国道与长山路交叉处,从上田尺岕村庄西侧绕越,继续向北采用隧道形式穿越现状西圣山山体,终于平陵西路与泓盛路交叉处。焦尾琴隧道右洞第一模二衬施工中存在多处难点,第一模二衬为前后两端堵头模板,采用现场自行加工的木模,加固不好或不控制浇筑砼的速度易出现涨模甚至爆模;二衬模板台车的拼装受到场地的限制只能在隧道明洞段拼装,既要保障隧道正常施工,又要保障在拼装过程中的安全。

为确保焦尾琴隧道右洞第一模二衬顺利完成,三航建设者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多次召开二衬拱墙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会,充分讨论方案可行性,争取为现场施工提供最完善的技术指导。同时项目部还派人在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材料的可靠性及加固的牢固性,浇筑过程中控制速度,多观测模板变化,做到全程盯控严格把关,确保不出一丝纰漏。焦尾琴隧道右洞第一模二衬混凝土顺利浇灌完成,保证了隧道整体受力和围岩底层的安全稳定,为隧道后续施工打开了新局面,也为隧道顺利贯通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江苏网

2、春姑娘来溧阳啦,正是挑马兰,掐菜苔,拔小蒜的好季节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

春姑娘来溧阳啦,正是挑马兰,掐菜苔,拔小蒜的好季节,让我们来一睹后周蟹塘的一组生活镜头。

3、这“黑黢黢”的美味怕是你遇到也认不出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

网友“叽叽呱呱小公举”:溧阳人看过来,这“黑黢黢”的美味怕是你遇到也认不出来。地衣,这个菜的菜名已经讲明了它的生存环境,通常都是雨后附着在地面上的一种藻类,通常我们拿他炒鸡毛菜,炒鸡蛋,美味的嘞…老一辈还有种说法,不能拿荤油炒,不然来年这块地方就长不出来了。

4、你扔掉的不是垃圾,而是素质

网友“惠风和畅”:过来吃个午饭的时间,不知道楼上哪个家伙把垃圾(看不清是痰还是厨余)倒了下来,恶心到家了。

5、沿着溧阳1号公路往南,从拥挤的城市进入乡村原野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沿着溧阳1号公路往南,从拥挤的城市进入乡村原野,大溪水库的真容浮现,心境也随目之可及,豁然开朗!

6、今天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只好大的甲壳虫

网友“景之成房产”: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只好大的甲壳虫。今日专辑

百岁“寿碗”

网友“老电影人”:我的家乡溧阳,是江南水乡,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按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组织的标准,每10万人中只要有7位百岁老人,就可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溧阳总人口近八十万。据统计,我市今年的百岁老人就己达位了。

年10月12日,溧阳市被授于“中国长寿之乡”,

年溧阳市又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长寿之乡”。

溧阳山美水美,自然环境宜人。

究其原因可用"三个好"来概括,即生态好、心态好、质态好。长期以来溧阳人敬重自然,秉承美德、注重和谐。由此铸就独具文化魅力的三张名片:感恩、生态、长寿。

前几日(8日)我妻的一位婶娘仙逝,享年岁。五世同堂了。她一生育有两子三女,平时乐善好施,邻里和谐,性格不急不躁,饮食上也和大家一样,只是稍微软烂点而己。她平日也喜欢听听锡剧,家中有几位子女也喜欢唱戏。像这样高寿的老人仙逝,我们溧阳人称之谓“白喜事”,结婚是“红喜事",所以家人和亲友是不需哭哭啼啼的,只要把事情办风光了即可。

我昨天(11日)晚上特意陪妻子赶到戴埠镇盈墅村,去嗑了头。老人的女婿特意请了业余票友和乐队,专场唱了锡剧名段,村上的老人们都齐聚到场听戏看戏,煞是热闹。

今天(12日)上午,老人入土为安。中午,十八桌亲朋好友齐聚吃豆腐饭。我和"鱼头大师"朱顺才坐在一桌,他要称呼“百岁老人”小娘娘(溧阳话——即小奶奶)呢。

饭后,客人可把自己吃饭的碗盛点饭,上面再挟上点菜(豆腐必须有)带回家的,然后,还要向主家索取“长寿碗”的,此碗带回去给儿、孙辈吃饭用,沾沾寿喜呢,今天,发出去的长寿碗就有余只呢。

随着国家的好*策,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城乡人民住宿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空调。想起我在年时,住在房管所十平米不到的小阁楼上,夏天阁楼被太阳烤得像个蒸笼,一走进房间就滿身汗,象蒸桑那,而那年又刚添了儿子,看到妻儿这么遭罪,我心里很不忍,想尽办法托人从靖江买了一台靖江产的台式电风扇(那时候名牌华生、骆驼电风扇供不应求,买不到),在阁楼上,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风哎,但己经很满足了。

通过年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溧阳人民的生活和全国人民一样,住房好了了,公园美了,城乡道路好了,环境美了,生活的质量好了,“长寿碗”也比以前多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顿"寿宴",那是二年前,上*的朋友朱志平(他是夏林村老年协会会长)邀请我夫妻去参加在天目湖宾馆举办的百岁老人路荣生的寿宴,上*镇老龄办和数百位亲友去参加了宴会。当路荣生老先生坐在上席给磕头祝寿的儿孙辈们发红包时,客人们都纷纷热烈鼓掌呢,路先生的侄儿路发今是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当天路部长也致了祝寿词呢。宴会上也请了专业演员表演了京剧、杂技、歌曲……真是热闹非凡。这要是搁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我以前从来沒听到过身边有百岁老人过生日办寿宴,就算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做个寿,也沒有经济条件这么隆重操办的。

想想现在的我们真幸福!在此,我祝福大家的长辈们都做位百岁老人!也祝愿我们自己也做个百岁老人!

附写:我的知青好友陈寅从上海带来送我的(寿碗),礼包中有好几样东西呢。上海人和溧阳的风俗略有差异,他们寿碗还配了汤勺。“寿碗”戴埠盈墅村岁老太家送给我们的。溧阳风俗:外甥女、侄女家吃完“豆腐饭”,除寿碗外,还另赠竹蓝一只,里面装滿了,如一把筷子,一包红糖……我也是第一次见。今日视点

南航天目湖校区规划与建设背后的故事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

来源:溧阳青年:南航天目湖校区规划与建设背后的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