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7:30,溧阳市小学数学实验项目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芮金芳老师的带领下,相约“研师三人行”走进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小学,以《以数学文化形成概念脉络》为主题,观摩赵文琦老师执教的在线研究课《半斤八两的研究》,不断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数的概念的课堂路径。首先,章博就中西方的数学教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他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课堂中的主体已由教师变成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最大的优势还是继承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总目标已由双基发展为四基,现在更是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任务的设计,现在课堂仍主要采取讲解与传授,学生并没有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他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中走向中间地带,走向平衡。随后,章博根据《数的产生》、《十进制的延伸与拓展》,从目标、任务、思考三个方面对位值制的概念脉络进行了梳理。接着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岳增成博士给我们做了《以何以数学文化形成概念脉络》的专题讲座,他主要介绍数学史料的检索、解读、查找的方法,可参照4月专栏《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系列讲座之——“多元视角下融入数学史的小学数学教学”。同时梳理了与“数的认识”相关的数学史料,从岳博士的讲座中能看出数的认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史。然后,由赵文琦老师对《半斤八两的研究》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从研究反馈、引入十六进制、理解位值、进制扩展、进制作用几方面具体阐明了她对这节课的建构过程。赵文琦老师执教的《半斤八两的研究》,是在《数的产生》、《十进制的延伸与拓展》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初步了解十六进制的特点,知晓“满十六进一”的计数方法。课始,先由七个小组分组反馈对“半斤八两”的研究,“半斤八两”可以代表成语意思、天下公平、十六颗星等等。接着复习传统算盘的使用从而引入十六进制,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位值。然后沟通不同进制之间的联系,并拓展出七进制、八进制等。统观这三节研究课,它们反映出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过程,通过课堂建构,我们把静态知识还原为鲜活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知识。王圣昌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切片,每次王老师独到的见解都让我们惊叹。他对课堂教学时候学生的表现、老师的应对、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精准的判断,从每个小细节入手,引发大家的深思。最后,各位专家对本课进行了交流研讨,就像陈编所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教学观: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说话,珍视学生课堂上丰富的课堂表现,
小伙伴们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相信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会将每一次学习作为自己成长提升的契机,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名师的引领下,携手并进,在研修的旅途中,做一个闻过花香、听过风声、看过美景的学习人。
撰稿人:数学实验工作室全体成员
制作人:易琴
审核人:芮金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