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这个亭子太漂亮了,我们都很喜欢,是我们上*有名的老木匠陈锁芳修的。
11月1日,在溧阳市上*镇莫庄村的村民健身广场上,一座色彩明艳、别致精巧的全木结构凉亭让人眼前一亮。
当天,村里的百姓们来到广场上,参加凉亭的揭牌仪式。
8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莫孝忠告诉记者,该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80余人,大家知道要建造亭子都高兴得不得了,“这下乡亲们终于有了聊天、说故事的地方了。”
热心人出资
溧阳老木匠为家乡建长亭
凉亭的修建者陈锁芳是一名老木匠,今年已有77岁高龄,他曾“北漂”22年,在故宫修建了19年的古建筑雕刻。
年回乡后,他仍没舍得丢下这份好手艺,小到给村民免费修门、打桌椅,大到制作船只、门头,他均沿袭古法,不用螺丝、铁钉、胶水。
这座亭子名为“复兴亭”,该凉亭共有两层,上面一层也可供人歇脚,远眺村庄风景。引人注目的是,从亭子内部看顶部是一个类似于蒙古包的圆形尖顶。
据陈锁芳老师傅介绍,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他曾在内蒙搭建古建筑的经验,摒弃了千篇一律多层粱的叠加法,显得独特而又简洁,在全木结构凉亭中难得一见。
“复兴亭”的建设耗资三十余万,出资者是该村村民吴志良。
吴志良从小在上海打拼,如今已到了耳顺之年,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号召,近年来相继斥资50余万为村里打造了健身广场和凉亭。
很高兴能尽一些微薄之力,为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作贡献。
吴志良说,捐建这座亭子不仅是为家乡父老提供休闲场所,也是为濒危的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鼓与呼,“类似陈师傅这样老木匠的古法技艺,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承。”
最浪漫的事
是天天闻着木头的“芬芳”
陈锁芳的祖父和父亲曾是上*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具木匠师傅,17岁时,陈锁芳就继承衣钵学做木匠,精通农具、家具、船的维修制作。
年,43岁的陈锁芳闯荡北京,先在一家古典家具厂做了3个月,后专做古建筑维修。年,故宫招聘维修古建筑雕刻的木工。北京木匠行业的精英们蜂拥而至,陈锁芳在考试中崭露头角,成了为数不多的被录用者。
在故宫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明、清两朝建筑中的雕刻艺术,边干边钻研边创新,技艺日臻精湛。
年,在他北漂整整22年后,才回到故乡上*。回乡后,陈锁芳受人之托,不计成本地制作了天目湖牌坊、夏陵村四角亭、吴家村文化长廊等一系列作品。
制作这些门头、亭子,其实赚不了多少钱,但我不能丢了这门老手艺。每天和木头打交道,闻着木头的清香与芬芳,这对我来说是最浪漫的事情!
有一次,陈锁芳看到表弟竟然拄着用拖把柄做的拐杖,既不顺手,又太难看。当时陈锁芳想,凭自己的手艺,完全能做出好看又实用的拐杖,送给有需要的人。
于是,他到周边或者上山寻找一些木头,细心打磨做成拐杖,并在杖柄上刻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文字。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制作了多根拐杖,送给埭头敬老院、后六敬老院、上*敬老院、本村及溧城镇的部分高龄老人。
这些木制老“物件”
凝结了先人们的智慧结晶
复兴亭虽美,与陈锁芳的另一件作品“燕山塔”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去年,老人耗时半年制作出一座高达3.3米、重近公斤的九层木制宝塔。
建造宝塔,老人没有参照一张图纸,而是凭借多年经验自主创作和设计的。全塔运用榫卯结构搭建,配件多达余个,不用一根钉子,却坚固无比,引得来参观的村民啧啧称奇。
今年疫情期间,陈锁芳宅家数月,又捣鼓出了一件木制的老式牛拉水车。
这台水车是由旱凳、水凳、漕洞三大部分,一共几十个部件组合而成。每一个部件都有自己特定的尺寸,大一点或小一点都不行,不然连接起来就无法转动。
许多人都没见过这种老式牛拉水车,我做出来以后,村里人都对它比较感兴趣。
对于一些老物件,陈锁芳总是有着特殊的感情,“年纪大了就喜欢怀旧,想着还原父亲曾经做的这种老水车,虽然离上一次做水车已经过去60余年,但水车的灌溉原理我还是很清楚。”
陈锁芳说,许多传统建筑、工具等凝结了先人们的智慧结晶,也是文明发展的见证,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通过他的作品了解过去。
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做,木制的大船、风车等,希望在我的工作室里展示出来。
(来源:常州晚报编辑:陈茜)
版权声明:由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
取得联系。若涉及以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或处理。
木工刀具论坛“zjwood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