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忙了大半辈子,就该好好息息喽,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退休之后,一定会开启“享福”模式。然而,今天溧阳市融媒体中心要介绍的主人公,却是退而不休愈干愈勇,脚踏一方希望的田野,干出了一番她喜欢的甜蜜事业
她就是本期《我是小栗农》的主人公,位于戴埠镇的果博苑主人潘东风。
东风吹,战鼓擂,眼前的潘东风,十足的农场主气息,满脸都是丰收的喜悦色,说起她的家庭农场,如数家珍,分外亲切
几年前,潘东风从市里的一家商业企业退休后,闲不住的她开始思量着,怎么样才能避“闲”找点事干,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中了位于戴埠高桥村的这片天地。一开始的时候,她和老伴商量着只是“小来来”,没曾想,几年下来,当年的“小来来”变成了现在的“大动乾坤”,如今一百多亩的果博苑,已经硕果满枝名声在外了
眼下这个时节,在潘东风的大棚里,最多的当属火龙果,听她介绍,她家种植了十多种火龙果,样样都是味道一级,极品白的叫冰美人,红的叫红水晶,特别大的起名叫黑金刚,一边介绍,一边直接从枝头采下新鲜的火龙果
一尝,透鲜、粉嫩、爽口,真是百闻不如一尝,一尝真得难忘,好吃不好吃,看看吃相就知道了
火龙果的花朵也很漂亮,也是很好的营养品。
潘东风介绍说,她家火龙果每年总共可采摘五批,第一次开花在五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第一批果子,普通红心火龙果是40天成熟,新优品质的火龙果是60天左右成熟,极品火龙果是天左右成熟。普通红心亩产可以达到斤,新优品质亩产不超过斤,极品亩产不超过斤,这样才能保证火龙果的品质达到一流标准,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潘东风告诉记者,她家火龙果种得好,因为有高人指点!话说这高人,原来就是她的老伴——老吴。
说起火龙果的种植,老吴向小栗侃侃而谈。果然高手在民间。听他介绍说,种植高品质的火龙果的关键是要有高品质的土壤。他家农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百分之六以上(许多稻田连百分之0.5都没有),只有这种土壤结构才非常适合种植出世界一流水准品质的水果,只有专注生产优质水果的企业才会去大投入,远远高于普通品种的投入。
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果博苑家庭农场全部采用生态绿色无公害种植标准,使用大棚(保护地)种植,避免了雨水对火龙果的不利影响,不施无机化肥,只施生物有机肥料,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采用人工除草,并且限制产量,保证果品品质。
老吴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有台湾一级苗供应商渠道,目前他家种植的火龙果品种均领先市场5年左右时间,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资源格局,为来天目湖和南山竹海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休闲采摘的乐趣,丰富了旅游生活的多样性和高品质。
潘东风说,她家不光种植火龙果,其实这一片基地也是她老伴的新品试验场。老伴是个名副基实的“技术控”。什么红美人、黄美人、弥猴桃、甜杮之类,经过老伴的精心选种,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其间,吃过很多苦,走过不少弯路,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老伴还是坚持着挺了过来,用她老伴的话说,干农业,痛并快乐着,因为我欢喜得!
潘东风不但自己创业,还积极帮助别人创业,凡是有愿意种植的创业者,她都热心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凡是前来参观学习取经的,她都毫无保留的介绍如何种植和管理,外地有邀请她去指导的,她也都是爽快前往,现场为别人传授种植经验。
如今,潘东风对于在本地种植和管理火龙果成为行家里手,头头是道。潘东风说,现在干农业这行,更多的是一种爱好与兴趣使然,凭着一股子热爱和创劲,她希望今后继续在这里干事创业,扩大种植规模,专注果品质量,将她家的家庭农场打造成为附近闻名的集种植、育苗、采摘、田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采摘果博苑,让市民和孩子们到大棚瞧瞧,了解一下火龙果等高品质水果是如何生长的,体验一把栽种水果的乐趣,让果博苑成为溧阳市民既能看“新鲜”、又能品“美味”的好地方。
助农公益行,也来蹭个热点~
退休不愿享清福,扎根农村当果农,二次创业更出彩,夫妻同心夕阳红。来源:融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