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
莘莘学子迈进考场
为青春和梦想奋力一搏
而在古代
也有属于读书人的“高考季”
应试者寒窗十年
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据《溧阳县志》记载
自唐朝起
在溧阳的进士有人
其中状元1人、榜眼2人、探花3人
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
古代科举中的溧阳名人
五子登科
我国成语中,有“五子登科”之说。此语源于《宋史·窦仪传》。据记载,窦禹钧五子:仪、俨、侃、偁、僖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赏赐诗曰:“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就是指五个儿子全部考上进士。
“五子登科”,极不容易,也颇为荣耀。元代时期,在溧阳就有偰文质“五子登科”的佳话。
偰文质,回纥(古代少数民族)。江西龙兴县人。幼时聪敏,母亲对他教育甚严。十岁时,就割股为母治病。十六岁时,任益都路滕县监税,官至同知、广西宣慰司事、副都元帅。他所到之处剪灭“盗贼”,平反冤狱,百姓赖以安宁。后为招摹士兵、建立屯田、防御盗贼等事,多次上疏皇帝,均未被采纳,于是弃官回溧,并把父母的灵柩改葬于沙涨里。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吉安总管,在办完讯堂决狱之后,归回溧阳养老。至元六年(公元年)去世,追封为云中郡侯。
偰文质有五子:
玉立、直坚、哲笃、朝吾、列箎。三子哲笃、长子玉立、四子朝吾、次子直坚、幼子列箎,先后于廷祐二年()廷枯五年()、至治元年()、泰定元年()、至顺元年()登科。
至正年间
偰文质任泉州路达鲁花赤(官名,掌握地方实权者),由于他率领民众修筑好城墙,疏通护城河,带头捐献资财,赈济兵饥,因而,他管辖的地区没有发生兵乱。同时,兴办学校,治理政事,使荒废的政务得以清理。他还考求图籍志传,投访旧闻,能请寓公三山人吴鉴,编成《清源续志》二十卷。为此,当地人民敬重他,为其立生祠,加以祈祷。后升湖广佥事、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司。
幼子列箎在红巾起义中,与妻同守阖门而亡,后人将该地易名为“偰家池”(今江西新建县),池上有楼,以表彰其“忠烈”。溧阳为颂扬偰文质五子登科,在沙涨里建了一座五桂坊。
偰文质一家五子登科,在当时确是轰动城乡的一件大事。元代时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之分,所以考试的程式也有所区别。蒙古、色目人试二场,汉人、南人试三场。在考试内容方面,对蒙古、色目人的要求,比对汉人、南人的要求要宽松一些。就是发榜,蒙古、色目人作一榜,称为“右榜”,汉人、南人另做一榜,称为“左榜”。
这种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在科举方面也明显地反映出来。偰文质之父高昌郡公合刺普华是有功之臣,偰文质及其五子是色目人,因此在考举中得到了优惠,但尽管如此,偰文质一家五子能进士登科,已属难能可贵了。
更令人称奇的是,偰文质不仅五子登科,其侄子偰善著也考上进士。三子偰哲笃的儿子偰焘也登科任翰林文字编修者。偰哲笃的另一个儿子偰斯,因父荫任嘉定知县,至明代官至吏部、礼部尚书。
清嘉庆《溧阳县志》中收有他的一首《贞义女祠》,诗云:
贞义女祠
偶因一饭馈将军,
灭口沉渊信义存。
漫说有金堪报德,
却怜天地可招魂。
春风濑沚江芜绿,
落日荒祠野树昏,
沧海桑田任迁变,
贞名终古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