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唐/孟郊
(自注,迎母潥上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文译:
慈爱母亲手中的针线,裁缝成出游儿子身上的衣服。临近出行时还针脚密密再缝几下,意思就是恐怕延迟了归家。谁敢言说寸长草的内心,报答得了三个月份阳春的温暖阳光呢?
欣赏:
首联,对偶。开门见山,从感恩主题主角慈母写起,到游子点题,从手中到身上,从线到衣,两两对应,二句分别写慈母和游子。暗藏游子避寒保暖依靠衣,而衣来自于慈母,可说温暖也来自于慈母及其缝制的衣服。
中联,还是对偶,句末缝和归,同为平声,不能算对仗。分写慈母在游子临行前动作和意愿的细节,密密、迟迟的叠词加强加重了盼子早归力度,写出来母恩似水的柔情。
尾联,用寸草心、三春晖两个意想不到的对偶比喻,分写出游子的感恩感想。采用唐诗里少见的反问反诘语句,写出无法报答慈母恩的真情实感,直接导致春晖成为隐喻母恩的代名词。
细释:
《游子吟》为乐府古题,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杂曲歌辞,其解题曰:汉苏武诗曰: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又有《游子移》,亦此类也。还收入顾况、李益的《游子吟》及刘义恭《游子移》,没收的还有陈陶《游子吟》、杜甫、贾岛《游子》。另孟郊还有一首《游子吟(一作行)》(一作聂夷中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清《溧阳县志》卷九《职官志》孟郊传注引《溧阳旧志》,本诗题为《迎母濑上》,濑上即溧上,聊备一说。
本诗属于五言六句三韵体古诗,因为其平仄不符合粘对,迟迟归、三春晖还是三平调,不符合律诗要求。这类有名的还有曹植《七步诗》。唐王叡《炙毂子诗格》最早提出三韵体。三韵体不一定五言六句,最著名的有刘邦《大风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止三韵者。说明五七言六句三韵的,也可算是律诗。清施补华《岘傭说诗》:五言三韵古。说明五七言六句三韵的,也可算是古诗。这类六句诗《唐诗三百首》选入7首外,到清朝还有人作,由于没什么名篇,逐渐式微了。
三春,指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即春季3个月。晖,指阳光。
本诗后,寸草春晖成为成语,意为母恩难报答。从宋到清,寸草春晖入诗词的诗句,至少有80句以上。下文的下启省略了不少明清诗词句。
韩愈非常推崇孟郊,写了《荐士》《孟生诗》《送孟东野序》《贞曜先生墓志》等不少诗文点赞他,比之为陈子昂、李白、杜甫。如《送孟东野序》: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苏轼虽然也读孟郊诗,但是似乎非常讨厌他的诗,写了二首《读孟郊诗》: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这诗对后人影响极大,很多人因此不读孟郊诗,详见集评。
元初开始,春晖就被用作建堂奉亲的堂名。元程矩夫《雪楼集》卷二十九《天山胡氏春晖堂》:春晖堂前兰叶齐,春晖堂后萱草肥…母恩深厚何以报。天融地和日载阳,愿母寿年天地长。此诗为其母建造春晖堂祝寿诗。元王伯善也建了春晖堂,详见故宫博物院欧阳玄《春晖堂记》。明有胡奎《斗南老人集题春晖堂》、王恭《题闽士倪生渠阳军中春晖堂卷》。清康熙两位溧阳人史骐生《写怀》: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都是继承化用本诗诗句。清代福州还建起供奉天后妈祖的春晖堂,拓宽了范围。
清曾国藩《挽凌玉垣母联》:折葼教苏氏兄弟,要知取次成名,曾断慈母机中杼;负米走大湖南北,岂意归来失恃,空悲游子身上衣。
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朱自清语)玄庐《十五娘》(《新文学大系诗集》)长诗里的一段:一夜没睡,/补缀了些破衣裳,/一针一欢喜,/一线一悲伤,/密密地从针里穿过线里引出,/默默地“祝他归时,不再穿这衣装;/更不要丢掉这衣裳!”也是化用了本诗。
弘一法师李叔同还给本诗谱了曲。
成立于年的浙江上虞春晖学堂(现为中学),就取之于本诗,还将孟郊《游子吟》作为校歌。
施蛰存《唐诗百话》对本诗解读,一是自注不很可信。诗意与自注却对不上。二是中联吴越风俗是家人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三是若论诗的艺术,则此诗毕竟还浅,不能为孟郊的代表作。对其第三点有异议,一二可参考。
年,香港举办唐诗评选活动,本诗名列十首唐诗之首。
校勘:
谁言,一作难将,二作谁知,三作谁将。
来龙去脉:
首联,上承:汉乐府《折杨柳行》:慈母投杼趋、唐菆《歌诗》:心归慈母、魏晋欧阳建《临终诗》:上负慈母恩、陶潜《悲从弟仲德》:慈母沉哀疚、曹植《鼙舞歌》:慈母笞不痛…慈母亦复然、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魏晋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游子寒无衣、唐王梵志《诗》:身上无衣被、白居易《洛阳有愚叟》:点检身上衣、《卖炭翁》: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首联,下启:宋张弋《送谢耕道谒赵史君》:年年慈母手中线、黄干《代季亨》:慇勤慈母手中线、元张翥《送监生聂让省兄山后》:线留慈母手中衣、黄玠《送韩与玉入京求其师张仲举先生》:祗疑慈母手中线、张仲深《我生》:至今游子身上衣、明丁鹤年《望云思亲图》:衣上犹存慈母线、湛若水《赠唐京兆得命送母还乡》:亦有游子衣,慈母手中线、董纪《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殷勤慈母手中线、清张晋《秋望》:慈母手中千里线、刘绎《机灯课读图,为招鹤舟题,兼寄其兄铭山明府》:游子思归身上衣。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