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目湖文脉吴冶岭与欧冶子地方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吴冶岭村,是溧阳市天目湖镇茶亭村委的一个自然村。它坐落于吴冶岭的东麓,并以此山岭而命其村名。

据吴越文化专家、南京博物馆溧阳籍研究员王少华先生介绍,吴冶岭是春秋战国交替期间的欧冶子铸剑之地。宋代《六朝事迹编类》等史书中,记载了欧冶子在溧阳(春秋时期的溧阳范围很大)铸剑的地方就有三处,即社诸的石屋山,周城的炉头村和天目湖的吴冶岭村。现在,这三处的村民至今还流传着欧冶子铸剑的许多故事。

关于欧冶子铸剑,许多书籍都有记款。《太平御览》卷引《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剑五枚,大三小二:一曰纯钧,二曰湛卢,三曰豪曹,或曰盘郢,四曰鱼肠,五曰钜阙……初造此剑,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洒道,雷公发鼓,蛟龙捧炉,天帝壮(装)炭,太一下观。于是,欧冶子日(因)天地之精,悉其技巧,造为此剑.....”。《越绝书》中也有“楚王见剑”的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还说欧冶子曾应楚王之邀与干将(传说与欧冶子同师)一起“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一作工市)”。

这些记载,众说纷纭,有的几近神话。但是欧冶子为中国古代的铸剑师祖,却是史实。

那么,吴冶岭与欧冶子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欧冶子为什么会来此铸剑呢?

日前,笔者数次前往吴冶岭调查考证。九十七岁的村民蒋德芬先生告诉我,“吴冶岭村没有吴姓,都是蒋姓,属官林、蒋墅一脉,与蒋介石同宗,来此居住的时间并不很长。据传,古代有位大将叫吴冶子(音,下同),曾经在岭上树(插)剑,竟然凿出一口井,引来一泓清泉。后人就称此山岭为吴冶岭”。七十四岁的村民蒋权邦先生证实有此说法。四十四岁的村民、原吴冶岭村委书记,村委合并后,现任茶亭村委副书记的蒋惠华先生说:“据传,古代有位叫吴冶子的大师,曾在岭上凿井铸剑,后人才命名为吴冶岭的。”两种说法,一个共同点,即“吴冶子”来过。一个不同点,即前者“树剑”,后者“铸剑”。到底哪个更加符合实际呢?

据考,在溧阳话里,“树”与“铸”的发音相近,因此而误传,那是可能的。虽然传说不是历史,却也并非空穴来风,常常带着历史的某种影踪。而传说中的“吴冶子铸剑”说,似乎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可现在问题又来了。史书上明明说是欧冶子曾经来此铸剑,怎么又冒出了个“吴冶子”呢?

笔者就“欧”与“吴”二字,借助古代汉语音韵学,做了详实的考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吴冶岭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古井位置以及井(泉)水品质等,作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原来人们传说中的“吴冶子”就是“欧冶子”,而“吴冶岭”原本就应该写作“欧冶岭”。欧冶子来此铸剑也有充分的理由,而且,所铸名剑很可能就是“龙渊(也作泉)剑”!

首先,我们从古代汉语音韵学的角度来考察可知,上古“欧”字的发音,非常接近于现代溧阳话里的“吴”。

汉·许慎《说文解字》:“欧,……乌后切。”(编者注:切,指反切。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拼音方法,即取其前字的声母,后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成另一个字音。)《广韵》、《集韵》、《韵会》及《正韵》等均注“欧”为“乌侯切”。其反切中的“乌”属零声母,如同汉语拼音一样,我们可以暂时不去深究,应该重点研究的是韵母“后”或“侯”。用溧阳话来表达,相当于我们说的“吴”或“安”。当然,就上述“欧”字反切中的“侯”字而言,我们现在的溧阳话已经有了变异。但是,在其他北部吴语区,如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许多地方,“喉咙”还是说如“胡咙”,保留了“侯”字的古音。由此可知,“欧”字,在上古时代就读如“吴”。而在社会不发达、识字人不多的古代尤其是远古时代,村名、地名以及民间的传说,普遍没有文字记载,都是口口相传,后人记录时依其音而写错字,那是非常正常的。溧阳话紧邻北方方言,许多语音已经被其同化而产生了某些变异。但是,由于地名在人们的印象里,特别深刻而稳固,如同活化石一样,保留了大量的古语成分。“吴冶岭”中的“吴”。虽然只是记录了语音,却保留了“欧”的上古音。同时,又由于我们的溧阳话“吴”、“胡”不分,后人写“吴冶岭”村名时,也常常会写作“胡冶岭”。如《溧阳县志》乾隆本作“胡冶岭”,嘉庆本作“吴冶岭”,便是史实。而正是这个史实,再次证明了,历史记录“吴冶岭”中的“吴”只是表音而已。现在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假设历史上真有“吴冶子”其人,在我们吴语区的溧阳话里,地名中的这个“吴”应该读如“五”,如同上兴镇的西吴村、社渚镇的上吴村、溧城镇的吴潭渡等,老人都说“西五村”、“上五村”和“五潭渡”一样,吴冶子应该说如“五冶子”,“吴冶岭”应该说如“五冶岭”了。

所以,“吴冶岭”与“吴”字无关,却与欧冶子有关。“吴冶岭”原本就应该写作“欧冶岭”。而传说中的“吴冶子”,也就应该是“欧冶子”了。

那么,欧冶子为什么要到我们溧阳的吴冶岭来铸剑呢?

第一,我们溧阳及其周边,具有欧冶子铸剑需要的所有原材料。

古代铸造宝剑需要什么原材料呢?据《考工记·攻金之工》所记“金有六齐”,表明了古代六类铜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类为“大刃之齐”,就是青铜剑,其成分为“三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近年来,冶金史研究者陆续分析检测了一些出土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实体,发现其合金成分中,铜和锡的含量与“大刃”非常接近。关键是,研究者还检测到了许多其他金属元素,如铅、铁、锌等。

年底,在湖北江陵出土越王勾践剑。该剑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剑身满布菱形花纹,用鸟篆刻镂的铭文为“越王鸠浅自作”。经北京钢铁学院等用质子X射线荧光非真空技术分析得知,剑是用相当纯粹的高锡青铜铸成的,黑色花纹处含有锡、铜、铁、铅、硫等成分,铸造工艺非常高超。

这些材料,溧阳有没有呢?

据《溧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截年底,全市共发现了铁、铜、金、铅、锌、锰、钴、硫、煤、硅灰石……等26种矿产资源。”又据《广德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紧邻溧阳的山区,就有金属矿产资源:“岩金、砂金、银、铜、铅、锌、钼、锡、铁、锰等16种。”由此,我们知道,古代的溧阳地区及其周边,具备欧冶子铸剑的原材料。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欧冶子一定要到吴冶岭来铸剑的原因:吴冶岭的山体主要是由硅灰石构成。而这种硅灰石,却是铸造工艺中的理想填料和助熔剂。

据了解,硅灰石是一种三斜晶系,细板状晶体,集合体呈放射状或纤维状……硬度4.5~5.5.密度2.75~3.10g/cm。可作陶瓷、水泥等的原料或填料,更是冶金的理想助熔剂。在冶金学中,助熔剂的主要作用是在矿物中的杂质结合成渣而与金属分离,以达到熔炼或精炼的目的。硅灰石的热物理和热化学稳定性较高,有利于快速升温和快速冷却。其化学成分稳定,碱度值近于一,又是冶金保护渣的理想原料和耐火材料。

欧冶子铸剑的金属材料不难找到,而含有这种稀有元素的工艺填料和助熔剂却是难得。史书所记载的“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其中的“铁英,是不是吴冶岭的硅灰石呢?因为,吴冶岭的硅灰石矿是江苏省“唯一的开采地”(《溧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江南地区最有名。这是不是欧冶子来吴冶岭铸剑的一个关键理由呢?

欧冶子来此铸剑还有第三个理由,就是那脉“寒泉”。“寒泉”在哪里呢?就在吴冶岭的山坳上,就是传说中“吴冶子”铸剑凿出的那口古井(其实属于非人工开凿的泉眼)。据村里老人介绍,那口古井的井口约有五尺。一般情况下,井水都会溢出井口,而形成直径约两丈宽的水潭。水潭经井水长期浸泡,底部会有白色沉淀物出现,人们就称之为“白水潭”。潭里的水,就叫“白水”。这种白色的沉淀物,是不是欧冶子铸剑所需的硅灰石粉状物?老人们说,这里的水,不同于一般的井水,它不仅清冽,而且极其寒冷。这是不是符合欧冶子铸剑所需的“寒泉”?老人们还说,不管老天怎么干旱,井水也从来没有干涸过。记得民国廿三年,村里的所有井水(海拔均低于古井很多)全部都枯竭了,唯独岭头上的那口古井没有一点变化。周边数里的村民都来古井打水,而井水竟然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是奇怪!

原来,这口古井竟然是地下河的一个出水口。据有关地质专家考证,吴冶岭的山岭里确实有一条地下河存在。这在历史上出现的多次自然灾害中也可以得到佐证,那就是此岭经常发蛟。还记得“周处斩蛟龙”为民除害的传说吗?当然那是一个神化了的传说。但是,溧阳话里的“发蛟”,却是在一种特定的地质地貌(吴冶岭有陶土层)中的自然现象:暴雨引发山岭里的地下河外泄,一涌而出,造成灾难。

而且,吴冶岭里的地下河还很长。据传,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间,一货郎途径古井,想弄点井水清凉清凉。可井水深约五尺,无法够到。货郎灵机一动,把汗巾扎在扁担的一头,自己抓住另一头下探蘸水。可一个不小心,扁担竟滑落了下去。不知什么原因,扁担竟然沉了下去。货郎一脸无奈,只得悻悻而归。三年后,货郎做买卖来到了杭州西湖,无意中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根扁担,撩起来一看,竟然是自己在三年前沉入吴冶岭古井中的那支!

这虽然是传说,但是地下河相通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至少说明吴冶岭里的地下河可能真的非常深,非常长。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想到,与欧阳子所铸的“龙渊剑”之“渊”有关?

现在再说“龙”。吴冶岭所在的里长山,自古就叫“龙山”。而据《溧阳县志》乾隆本和嘉庆本记载,吴冶岭又称“龙窠”。那是因为吴冶岭的硅灰石山体裸露蟠曲,如同龙的窠巢,盘踞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蛟龙。

在这个“龙山”的“龙窠”里,欧冶子采用“龙泉”所铸宝剑,会不会就因此而命名为“龙渊(泉)剑”?

综上所述,笔者试图通过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古音考证、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和古迹存留等方面,来求证:吴冶岭是欧冶子铸剑之地,吴冶岭原名就应该写作欧冶岭,欧冶子在此所铸之剑很可能就是“龙渊剑”。(雨中人文)

来源:中国天目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