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花园洋房边的老破小终于迎来春天,上海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05/m2r27mk.html
        

虎年新春刚过,虹口区、、街坊的居民如沐春风,迎来旧改征收签约成功的好消息。

截至2年3月7日,“跨街道打包组合”的三个旧改地块(、、街坊)签约率达95.77%。

街坊,背靠溧阳路旧式花园洋房却与之格格不入。

距离街坊米,、街坊位于四达路宝安路口两侧,紧邻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就像城市“牛皮癣”,住在里面的人不自在,外头人看到不舒服。拆掉产生不了效益,留着破败不堪。

、、街坊分属欧阳路街道和四川北路街道,地域狭小,居住环境差,甚至有三代数口人挤在十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私房占到总户数近九成,是典型的“老破小”。

开门就是马路,为了方便洗晒,四达路上设置了多个晾晒点。

紧挨花园洋房的旧房。

两边都翻建起来,中间形成了低洼地,屋顶补了又补,最怕天下雨。

不少私房都翻建过。

各家门面都做点小生意。

季益有刚到退休年龄,家里就动迁了,虽有不舍但很开心。他家所在的街坊在四达路上,沿马路一共11户人家,后面是正儿八经的多层小区,他家这排房子就像牛皮癣一样长期存在。平时邻里们聊天分析,就算虹口区所有“老破小”都动迁了,也轮不到他们,因为这地块面积太小更产生不了效益。

老季家好认,是门面房,20世纪90年代办了营业执照开了爿馄饨店,上面的店招日晒雨淋已看不清,店名原来叫“金凤”现在改叫“锦凤”,是以妻子的名字起的,只供应小馄饨和菜肉大馄饨两个品种。

年初,季益有所在的自行车厂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回家。老季有点失落,当初金凤看中他有文化是个大学生,在单位里是工程师……现在生活的重担一下落到了金凤身上。可是她却说,做生意有啥稀奇,就是人辛苦点,小孩读出来是真的,是钞票换不来的。

教育第一位,生意第二位,和妻子商量后老季把精力都花在儿子身上,早晚接送、回来检查功课,周末陪读。老季说,“人家觉得我生活苦,但自己感觉很充实,儿子也争气有出息”。

上海人喜欢吃小馄饨,金凤的手艺不赖,90年代刚到上海在饭店里打工,老板让她们一批人到沈大成学包馄饨、去新雅学做月饼,后来还去过国际饭店看厨师烧菜,学打荷,在上海最好的地方——南京路上班,金凤很自豪,还考出了三级厨师证书。

夫妻老婆店夫唱妇随。

金凤馄饨店只卖两个品种的馄饨。

金凤说,小店环境差了点,但只要进来吃了,都是回头客。

儿子已培养成才,生活设施还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馄饨店还烧着柴爿煤饼。

每天清晨五点半起来,忙着生煤炉,不是不能用液化气,主要是担心夏季温度过高有安全隐患。早上7-9点、中午11点-13点最忙,年生意最好的时候,小馄饨皮一天就要用60斤,还请了两个小工一起包,小馄饨从90年代1.5元起步涨到现在6元一碗,小店对面有个学校,上学前放学后学生经常光顾,周围邻居更不用说,吃饭时间来吃馄饨,空的时候过来吹牛。

这几年,周围动迁居民走得多,生意不像以前这么好,不过打包的回头客多,有的客人只要来附近办事,一次就采购元生馄饨回去,邻居们去农家乐玩还要带上他们家的馄饨,还有人把她家的馄饨寄到英国。

金凤总说自己很开心、很知足。

老季家房子过去只有一层,80年代老大、老二要结婚,才想办法翻到二层。不过也正是这个尴尬的面积,老季不够分房资格,错过了福利分房。

靠着馄饨店的生意,一家人的吃用开销不成问题,平时不铺张浪费,钱都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就算生活设施还停留在70年代,老季也根本没想过买房。儿子小时候,夫妻俩拌嘴,儿子就问父亲是不是嫌弃妈妈,老季说,“人家出1个亿我都不卖”,虽是玩笑话,传到金凤耳朵里感动得不行。

金凤说,外地人融入上海家庭不容易,但这个家没有让她失望,“老公不管我做得对不对,先帮我,让我很感动,所以我也会尽量做得好些”。

这次旧改季益有选松江的安置房源。他说,这是父母的房子,兄弟姊妹大家都有份,该让的就让,他多让点,如果动迁款不够,自己再贴点买房,“动总比不动好,老婆没意见,都听我的”。

89岁的老母亲知道要搬新房也很开心,季益有儿子也说早就希望快点动迁,觉得父母年纪大了不要这么辛苦。季益有说,过渡房要请儿子帮忙找,让他锻炼锻炼。

“这次是真的照到阳光了”,夫妻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开心知足。启动签约头一天,街坊11户居民%签约,3家拿房、8家货币安置,乘上这条幸福船,怎会错过?!

80岁的潘彩领盼到了动迁。这个17平方米的房间曾经住过一家五口。

年后,潘阿姨和周边几家都翻建了,住房条件有改善,但随着第三代出生居住又捉襟见肘。

借着楼梯背后的三角空间,翻建时一楼辟出了卫生间。

住进来时房间没有窗,这面墙是后面花园洋房的围墙。

80岁的潘彩领和丈夫20世纪60年代住进宝安路10号,房子没有窗,后墙是溧阳路旧式花园洋房的围墙,为了透气家人凿开墙上的一块砖,冬天堵上御寒,夏天拿开通风。夫妻俩带着3个孩子,房间里只能放下两张床和一个吃饭桌,椅子不够就拎来马桶充当凳子。

一眨眼,两个儿子到了适婚年龄,没有房女朋友不肯上门。潘阿姨说,年左右此地发过动迁的红榜,可是没了后续。于是,她和周边几家邻居商量,一起翻建房子,总算解决了儿子的婚房。

不过,动迁仍是潘阿姨的一块心病,她说,“当初媳妇是哄进门的,嘴上说马上要动迁心里根本没底”。

现在好了,潘阿姨签了约,拿了松江南的安置房,最快今年年底一家人就能欢欢喜喜搬进新居。

二楼是潘阿姨和小儿子住的房间。

过过苦日子,习惯做人家,只要附近超市打折了,潘阿姨就会买很多东西回来,经常冰箱塞不下,儿子把小冰箱换成了大冰箱还是如此。最近,儿子劝她少买或不买,因为马上要搬家了。

看着对面商品房一幢幢拔地而起,过去潘阿姨只有羡慕的份。

在、、街坊,每天都能看到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入户沟通,精准掌握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精确做好“一户一册一方案”。用绣花功夫和真情,以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更多居住困难群众早圆安居梦。

为加快民生改善,虹口区旧改工作持续发力,以开局就是冲刺的干劲儿,全力推进旧改征收,确保全年完成户的旧区改造任务。

    

栏目主编:张春海

    

本文作者:蒋迪雯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